发表一下对此产品的看法吧~
我要评价
心中疑惑就问问用过此产品的同学吧~
我要提问
比肩IBM MQ的国产消息中间件
支持多种开发接口
提供了C、C++、JAVA等主流语言的开发接口,并且对JMS1.1提供了更好的支持。在Windows平台上,还支持各种可视化开发工具,如PowerBuilder、Visual Basic、Visual Interdev、Delphi等。
良好的平台兼容性
能够部署运行在UNIX、Linux平台和Windows等多种主流操作系统平台上。
易用的文件传输方式
对文件消息传输进行了优化,应用方式简便易用,传输过程避免冗余流程,高效稳定。
全面支持消息发布订阅
全面地支持发布订阅的消息传输模式,包括:本地、异地、全局发布订阅范围;持久与非持久发布订阅模式;事件型和状态型消息发布方式等。
基于Web的动态管理
提供基于浏览器的web管理控制台,可随时随地对远程节点进行集中管理。
全面的安全机制
提供消息传输的加密功能,节点之间支持安全连接。同时,提供了安全出口功能,能够在消息层、传输层、网路层嵌入第三方的安全算法,以满足用户特定的安全需求。
多样的集群策略
通过消息路由备份、故障节点智能切换、负载均衡等多种方式,使核心业务节点从容应对消息并发高峰、单点故障等问题,保证消息传输的顺利进行,增强了业务系统的可用性。
灵活的系统架构
每个节点可以根据系统的规模建立一个或多个队列控制单元(QCU)。 基于QCU的系统架构,可极大提高系统的管理灵活度和消息的分类处理能力。
可靠高效的消息传输,丰富易用的应用功能
全面支持 JMS1.1 标准,为应用系统提供标准的开发支持,并在此基础上专门封装了文件类型的JMS消息,有效地扩充了这套JMS服务接口
提供命令行、API接口 和 B/S监控管理中心三种类型的系统监控管理工具。
提供节点认证、消息加密、安全通道等内置的安全策略。还提供第三方安全接口,可在应用、网络、传输三层模式中进行安全策略的扩展。
通过集群功能,提高系统的处理能力和扩展性,集群内节点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动态调整。
提供消息的事务管理机制,可把多个消息的发送和接收包含在一个事务里,以保证连续消息发送过程中的事务性。
优先级越高,消息的发送速度也越快,还提供独占优先级与等待优先级两种优先级以满足特殊消息的处理需求。
支持点对点、路由转发、发布/订阅等多种灵活的消息传输模式。
断点续传机制可有效减少高故障率网络上的冗余通讯量,提高传输效率。
采用可靠队列机制进行消息的发送与接收,确保消息数据一次且仅有一次被传输,从而保证了消息在传输过程不错、不漏、不重。
通过多进程并发、数据缓冲、流量控制、数据压缩、优先级发送等功能,更大限度地利用了网络带宽。
TongLINK/Q体系结构包含三大部分:服务器节点、监控管理中心和开发接口。
服务器节点是TongLINK/Q在网络中的一台物理机器上的一套运行环境和基本单位。队列控制单元负责对一组队列进行管理和监控,消息发送、接收、通道维护等工作都由队列控制单元负责。
监控管理中心是一套基于Web浏览器的、B/S架构的TongLINK/Q系统及相关应用的集中监控管理平台。
TongLINK/Q提供对多种开发工具和开发环境的支持,提供C、C#、C++、Java方式的接口,并全面支持JMS1.1标准,大大的方便了应用程序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