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车辆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车载传感设备也从最初的1R1V逐步发展到5R10V,甚至出现当下主流的多毫米波(6)、多超声波(12)、多相机(10+)以及多激光雷达(1~3)的综合传感系统。同时,这也对智能驾驶仿真测试软件及系统在多类型、多数量传感器仿真过程中的模型真实可靠性、运行实时性、数据传输的低延迟性、高带宽性以及系统可靠性上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

在传感器模型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方面,VTD软件通过对于传感器建模方法论与技术实现了持续迭代,在相机、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等传感器的物理模型搭建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相机模型方面,可实现对于镜头畸变、相机动态曝光、动态白平衡、动态焦距调整、运动模糊、RAW数据仿真、ISP逆变换等特性的模拟。在激光雷达方面,支持传统机械式激光雷达以及MEMS的固态(半固态)激光雷达仿真,同时在雷达回波模式设置、鬼影模拟、边缘膨胀、运动畸变等特性均可实现模拟。
在应对多传感器数据传输的问题上,VTD除了支持常规TCP/IP传输外,还支持共享内存SHM的读写机制,极大的提升了数据读写速率。在传输硬件配合的方面,海克斯康工业软件VTD与NI达成深度合作,双方基于RDMA技术的应用在多传感器仿真领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RDMA(Remote Direct Memory Access),全称远端内存直接访问技术,相对于传统的TCP/IP通信具有以下特点:
CPU Bypass
数据传输过程中,仅仅使用操作系统建立通道,后续应用程序可绕过CPU直接进行消息传递。可有效降低CPU负载,尤其是在多传感器仿真使用环境中可有效提升仿真性能,最大限度发挥CPU自身性能。
内核Bypass
IO数据流程可绕过内核,在用户层完成数据准备后即可直接通知硬件进行数据的收发,避免系统调用和上下文切换所带来的时间和资源开销。
零拷贝
减少数据在存储区域之间的频繁拷贝,无论本地还是远端进程均可实现对于设备虚拟内存的直接访问,无需复制到网络层,从而有效降低数据传输的延迟以及由于拷贝工作带来的CPU消耗。
高带宽
相较于传统在工作站上使用的万兆网口,RDMA网卡可实现100~200Gb/s的数据传输带宽。对于当前高分辨率(4k)相机、多线固态激光雷达传感器数据即时传输来说RDMA网卡提供了传统以太网接口无法比拟的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