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世界工业百年发展史也是一部质量发展史
从1913年福特将大规模生产引入制造业,开启了大批量生产的先河。二战之后,日本开始灾后重建,工业得以快速发展。20世纪50年代初,大多数日本企业面临生存危机,其生产的产品是“低劣”的代名词,整个工业界信心全无。由戴明点燃的日本质量革命,引导日本企业全面开启了质量转型之路。爱德华兹·戴明(W.Edwards.Deming)博士是世界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他因对世界质量管理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而享誉全球。以戴明命名的《戴明品质奖》,至今仍是日本品质管理的最高荣誉。戴明认为:“质量是一种以最经济的手段,制造出市场上最有用的产品。一旦改进了产品质量,生产率就会自动提高”。从此,质量第一的思想深入人心,质量管理全面展开,质量管理方法和工具渗透日本企业全员的管理活动和工作中。日本企业通过“改善质量,让成本降低,促进生产力提升,能以较好的质量及较低的价格攫取市场,进而持续经营事业,提供更多工作机会”等一系列措施,在不到五年的时间内,成功脱困。20世纪60年代,丰田将精益生产的理念深入贯彻,丰田等日本一众企业异军突起,工业品畅销全球。进入20世纪80年代,一大批日本企业成为世界级知名企业,如松下电器、三菱电机、丰田汽车等。稻盛和夫的京瓷公司,在创立伊始也是通过改善质量来谋求生存的。京瓷成立不久后就接到了松下的订单,松下对质量和交期的要求异常苛刻,为了满足这些要求,京瓷拼命努力,孕育了超越行业水准的卓越产品。此后,京瓷进入美国市场,产品在质量上远超同行,原因是其接受了IBM三年多炼狱般的磨炼。通过对所有流程进行严格管控和创新,达到IBM的质量标准,奠定了其产品在美国市场的应有地位。由改善质量所引发的连锁反应,已经成为日本企业根深蒂固的生活方式。几十年以来,日本企业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生命线,持续将质量做到极致,并将质量视作神圣的荣誉。
20世纪80年代,日本高质量的产品涌进美国市场,美国各界对此非常焦虑。由此,美国一大批处于困境中的企业启动了质量转型,如福特汽车、通用汽车以及通用电气掀起的六西格玛质量风暴等,正因为如此,美国的企业才得以转危为安。到了20世纪90年代美国三大汽车巨头提出了APQP的质量管理方法,使得不少企业通过改善质量成功实现了转型。
从国家层面而言,我国领导人历来重视质量,并将“质量第一”作为国家的政策。毛泽东同志历次强调了质量的重要性,曾指出: “数量不可不讲,把质量提到第一位,恐怕到时候了”。1975年,邓小平同志提出:“质量第一是个重大政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挑战,关键在于办好自己的事,提高发展质量,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和谐安定。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都要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在世界范围内,质量改善已经成为企业摆脱困境的优先选择,而那些长期坚持“质量第一”的企业,也定将迎来长生、卓越,甚至伟大。
20世纪80年代,海尔公司通过砸掉不合格电冰箱而开启质量变革。20世纪90年代,从温州起步的人民电器公司,通过工艺流程改造、设备改进、管理改进等方面的质量举措,降低了成本,员工工资涨了两倍。1997年,华为公司开启的变革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文化变革,另外一个是质量变革,其中大家比较熟悉的IPD(整合产品研发),其实就是质量管理的一种模式与方法。2013年,双星公司通过铡掉上万条二等品轮胎,纠正质量观念,再围绕系统而构建全流程质量管理。
无论处境如何,质量都应成为企业核心的战略选择,也必将以美好成效来回报。
二、如何将质量管理落地
当前,数字经济正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中华⼈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 企业数字化转型,就是传统企业通过将生产、管理、销售各环节都与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相结合,促进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加工、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业务数字化转型。
企业数字化转型意义:
1、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是数据
数据是数字化的基本生产资料,数据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数字化的能力、所能达到的深度和广度。数据已成为企业的核心资产,将数据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和使用,是数字化转型的重点,也是企业数字化转型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数字化转型是思想的转型
数字化转型要提高企业全体⼈员的认知,特别是中高级管理⼈员的认知,转变思想,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以数据为资产,以技术为手段,以⼈才为依托,构建能快速满足客户需求的支持业务创新的技术平台体系,支撑客户服务和业务创新。
3、数字化转型是IT转型
IT不仅需要了解技术,还需要了解业务,参与业务应用程序的研发和新业务的创新。IT不仅是辅助部门,而且还是业务优化和业务创新的部门。在进行业务培训或业务修饰时,您需要集成IT技术和业务。
IT转型需要整合企业IT资源,在基本技术战略、业务战略、数据战略等战略方向,基本技术研究、基本平台建设、数据治理和数据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社会等方面的统一规划、协调和合作,构建业务服务统一的基本支持平台,在数据的统一控制下,以数据为驱动力,支持业务发展与创新的协调。
4、数字化转型是企业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的转型
在数字时代,需要发展和创新,而不是遵循旧的规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数字技术的使用可以提高公司的生产率。相应的生产关系的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也需要相应调整。传统的单应用程序开发,运维模型无法适应新的需求。在符合法规的要求下,创新不是不可能的,而是结合业务和技术进行积极的创新。了解业务、了解技术、了解复合型人才的数据将是创新的核心。
5、资源整合构建企业数字化服务体系
作为质量管理数字化转型的代表,海克斯康质量管理平台是智能工厂的重要一环,确保从一个车间、一个工厂、到多个工厂和供应商高效、透明的质量管控,打破各系统的信息孤岛,实现生产上下游的数据贯通。通过质量数据采集、分析及预警等技术应用,系统贯穿于产品设计、加工、检测、分析与控制等全生命周期,为企业提供产品质量控制信息、测量程序、检测数据、测量设备及人员等全面测量信息和工作流程的数字化管理。
在产品设计、采购、加工、检测、售后等全生命周期质量执行层面,通过质量数据的采集、存储、监控、分析等技术应用,形成人、机、料、法、环、测的闭环控制,对于制造现场各种资源进行全面、详实的打通和互动,为企业提供产品实现过程的全面质量数据数字化管理。
三、结束语
目前中美之间围绕产业、贸易、金融、高科技、地缘等之间的博弈,短期来看胜负取决于各自的工业实力特别是供应链整合能力,质量兴则产业兴,产业兴才能国家强,所以产品质量是其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当然从长期来看中美之间更深层次的竞争则是东西方文化的博弈,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东方文化由于倡导的是“以和为贵,与人为善”的思想,必将获得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人民的拥护和爱戴,在与西方文化的博弈中处于优势。这从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90%时间是我国处于领先地位也可以说明这一点,因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处于不可逆转的历史阶段。我们要锻炼好身体、忘我地工作,迎接这一光辉时代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