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履行出资人职责”的监管核心,搭建国资国企在线监管平台,建设统一数据采集平台,通过实时数据抽取、在线填报、网络爬取、政务信息交换等多种方式,实现国资监管的数据同源、实时监控、交叉验证,提高监管的实时性、有效性,构建国资国企信息化监管数据中心、建设覆盖系统内各监管企业的信息化应用系统,着重开展“三重一大”决策运行、大额资金支出动态监测、财务、产权、投资、责任追究、党建等核心业务应用建设,促进形成上下联动的信息化监管格局,实现国有企业业务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全程、实时、网络化监管,实现对国有资本存量、增量以及国有经济运行态势的动态分析,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信息化监管体系并持续发挥作用。
1、数据采集应用平台
根据对国资监管业务的理解与分析,将各监管业务中共享、共用的指标进行梳理,明确此类指标的数据采集入口,通过系统直连、数据抽取、人工填报、互联网爬取等方式,实时动态提取企业真实生产数据及相关数据,真正实现“政出一门、数出一家”,避免在不同监管业务系统中相同指标在相同期间的数据较大差异。
2、政务信息共享交换平台
第三方权威数据主要通过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通过共享交换体系的建设,各政府部门之间建立统一的数据共享与交换标准,打通各机构之间的信息孤岛,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
3、国资监管大数据中心
搭建涵盖省本级、地市国资委全级次的国有企业信息数据库,建设省国资监管大数据中心,建立数据标准规范、数据治理体系、数据服务机制,为信息数据的采集、存储、流转、应用提供平台和通道。形成省国资监管数据中心、业务协同支撑中心、国资监管决策支撑中心以及政府大数据智库。
4、国资监管业务应用平台
积极利用信息技术,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紧密围绕国资委中心工作和国资监管工作需求,加强国资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实现数据采集及时化、业务处理自动化、信息利用共享化、业务流程协同化,不断提高国资监管水平。
5、综合办公平台
建设委内综合办公平台,实现委内自动化无纸办公,高效提升文件归档、流转、共享以及与集团企业的收发文等综合办公效率,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丰富的移动应用,定制开发APP应用程序,配套云业务办公平台,支持丰富的移动终端应用。
6、企业服务平台
提供各级企业的专用办公窗口平台,以出资人监管信息化平台为核心,整合全部信息系统,建立统一工作平台,实现“用一个账号、进一个平台、办所有事”,切实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委内各处室及与企业间的良性互动。财务管理云服务的建设将提高企业整体财务管理水平,优化财务工作方式,主要功能包括全面预算、集中核算、费用控制、合并报表等。
7、智慧决策分析平台
智慧决策分析云平台是为整个项目提供了数据可视化展示能力,数据可视化通过多维度深入挖掘数据之间重要的关联关系,将若干关联性的可视化数据进行汇总处理,揭示数据中隐含的规律和发展趋势,从而提高数据的使用效率。
1、统一平台,国有企业各类信息动态实时更新
逐步实现国资信息化统一平台下的国企人事、资产、财务、机构数据全程数字化和网络化,不断提高平台数据的准确性、安全可靠性、传输共享便捷性及使用操作的简易性。通过对获取的各类人事、会计、财务数据进行切片、切块、聚合、钻取、旋转等操作,形成多个角度、多个侧面、多个层次的直观决策信息,实现全面、动态掌握国有企业经营状况的目的,实现国企又好又快的跨越式发展。
2、加强国资监管水平,提高行政效能
实现国家、省、市三级国资管理业务联网运行,形成上下联动的网络化国资管理模式和贯穿国资主要业务的政务信息化体系,资源监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各级国资管理部门、各项国资管理业务及国资工作的全生命周期。逐步推行网上审批和行政效能监察,全面提高行政执行力。
3、公众服务便捷有效,部门形象持续提升
面向社会提供全面快捷的“一站式”对外服务,满足国家、相关行业和社会公众对国资信息的广泛需求,适应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改革方向。同时通过建立统一的国资门户网站,推行网上受理和信息查询工作,全面实现政务信息网上公开。初步形成国资委信息共享机制和信息化服务体系,基础信息基本实现系统内共建共享,并发布权威的国资信息。
4、企业间优势资源调配融合,应对风险能力显著增强
由于市场竞争环境激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充满了诸多的不确定性。为适应现代企业资源重心向知识的转移的趋势,适应国企在更加复杂多变环境中生存与发展的需要,通过利用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统一平台,集中配置国有企业更优势资源,加强国企战略协作实现跨企业配置资源与共享,获得更佳资源配置效率,减少投资成本,缩短建设周期等优势。不断提高国有企业应对市场风险能力,维护国企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