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特图 vs 燃尽图:谁才是进度风险的专家

在职场中,项目经理最头疼的莫过于“计划赶不上变化”。明明用甘特图排好了时间表,任务却总像脱缰野马——要么进度滞后,要么资源分配失衡。甘特图虽能直观展示任务时间轴,但面对突发风险或团队效率波动时,它更像一张“静态地图”,难以及时预警危机。优先级.jpg
这时,你可能需要一张更聪明的图表——燃尽图。

燃尽图:用燃烧曲线透视进度健康度

燃尽图的逻辑很简单:横轴是时间,纵轴是剩余工作量。它通过一条不断下降的曲线,实时反映团队燃烧任务的效率。

 8be08f3aa54e5467324c46c9a9a29b93.png
为什么它能预测风险?

1、一眼识别进度异常:曲线斜率即风险信号

理想状态:曲线呈平稳下降趋势,与计划基线重合,说明进度可控;

预警状态:

曲线陡峭上扬:剩余工作量不降反增,可能是需求新增或问题积压;

曲线趋于水平:进度停滞,可能是资源短缺或决策延迟。
曲线低于理想线:则可能团队超负荷或预估过于保守。

2、量化风险程度:数据驱动精准决策

燃尽图不仅显示是否有风险,还能量化风险有多大:

剩余工作量偏差:实际剩余量与计划剩余量的差值;

燃尽速度变化:通过每日 / 每周燃尽斜率变化,预测后续趋势。

3、激活团队参与:简单直观的协作语言

燃尽图的极简设计让不同角色都能快速理解:

管理层:通过曲线走势判断项目是否需要资源倾斜;

执行层:明确当前优先级;

跨部门伙伴:用剩余工作量替代专业术语,降低沟通成本。

燃尽图不是万能药:与甘特图的互补之道

燃尽图虽强大,但并不能替代甘特图,两者结合使用,能形成更全面的管理体系:

以进度猫为例,两者结合能形成更全面的管理体系,它不仅支持传统甘特图规划任务依赖关系,还能自动生成燃尽图,实现两种工具的互补:软件项目.png
甘特图负责规划:在进度猫中拆解任务、设置里程碑,明确各环节的先后顺序和责任人;

燃尽图动态监控:根据甘特图的任务总量,自动生成燃尽图基准线,每日更新剩余工作量,实时预警风险。

 项目概览.png
项目经理无需切换多个工具——进度猫的“甘特图+燃尽图”双视图模式,既能满足长期规划需求,又能快速响应变化。

最佳实践:

在项目启动阶段用甘特图搭建框架,执行阶段用燃尽图动态跟踪,收尾阶段再用甘特图复盘整体交付情况,形成 “计划 – 监控 – 复盘” 的闭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