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当计量大学孙教授抛出”如何做好质量总监”之问时,群里瞬间刷屏很多方法论——而我这个曾把”总监”干成”高危职业”的过来人,只想从5点讲一下,一个质量总监的覆灭之路,望有缘人鉴之……
【陷阱一】认知闭环:把自己活成俄罗斯套娃
在ISO体系里闭关修炼十年,误把体系条款当宇宙真理。当质量数字化风生水起,我还在用传统管理”降妖除魔”,最终被老板评价:”你很专业,但请跟上时代。”
【陷阱二】目标错位:在企业的战场里种玫瑰
曾耗时半年建立六西格玛指标体系,却发现公司现阶段核心诉求是活下去。当质量KPI与营收增长率偏差超40%时,所有精美报表都成了”管理层阅读理解题”。
【陷阱三】工具沉迷:把屠龙术练成广场舞
六西格玛黑带证书摆满墙,却在跨部门会议上被问懵:”这和产线停机有啥关系?后来才懂:质量工具不是九阴真经,当它不能转化为生产、采购听得懂的语言时,就是最昂贵的装饰品。
【陷阱四】协同失衡:在三国杀里当单机玩家
为通过客户审核强压供应商降价20%,转头发现生产部为保交付偷偷换物料。质量人最痛的领悟:当你觉得全世界都在作对时,大概率是没找到共赢支点。
【陷阱五】文化虚焊:把口号绣成皇帝新衣
质量月活动搞得像奥斯卡颁奖礼,却发现返工率不降反升。直到离职那天才明白:文化不是喊出来的,当质量目标与销售奖金始终无法同屏时,所有宣誓都是行为艺术。
结语:
如今转型数字化再看这些坑,突然理解《扁鹊见蔡桓公》的深意——真正的高手,从不让企业病入膏肓时才喊”赶紧抢救”。或许,能让你安全着陆的从来不是完美工具,而是穿透认知茧房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