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基础设施施工领域,BIM技术正面临”建模速度赶不上工期、属性绑定费时费力、模型-业务严重割裂、软件应用成本居高不下”的行业困局。传统建模工具在应对复杂的施工图纸,往往陷入”建得慢、改不动、用不好”的困局。本文将深入解析施工阶段BIM建模五大痛点,“BIM-OneAll”一模通,创新采用云端智能建模技术,满足施工管理精度模型的快速构建需求,大幅降低建模成本,真正实现“低成本、高效率、可复用”目标。

一、施工BIM建模五大痛点
1.传统图纸整理耗时费力
施工单位一般采用设计院的PDF图纸、包含总体设计、路线、路基、路面、桥涵、隧道、互通立交及附属,识图后创建模型工作量较大。
2.多源数据融合难度大
在设计过程中采用的软件多有局限性,建模工具不好用,或是无法集成实景,卫片等地理信息,亦或模型修改变更复杂。
3. 模型格式非“数模一体格式”
无“几何拓补关系”,无法进一步编辑和处理,施工应用止步于此。
4.模型变更困难
施工过程往往伴随着工程变更或设计变更,模型需要及时调整,建模过程往往需要伴随施工过程(3-5年),陪伴式建模成本高,随机性强,过程痛苦。
5.模型数据传递
施工模型创建完成后传递给施工管理平台,由于兼容性问题,往往要重新解析模型,数据处理耗时不说,且不同图形引擎对模型还原度不同,数据宜缺失。
二、一模通四大破局利器
利器1:模型组装一键完成
-
强大模型整合能力:路线平纵及宽度数据文件导入快速生成路线平纵断面,可附加
多源模型(dwg、rvt、skp、nwd、dgn等)。

-
构件级参数库:600+标准构件库,分钟级构建路桥隧,充分利用构件资产。


利器2:快速路线建模工具
-
通过导入前期梳理好的路线数据,一键生成路线。

利器3:快速桥梁涵洞建模工具
-
通过一键桥梁,指定桥梁跨径、桥梁中心桩号,可快速创建常规简支梁桥,连续梁桥,连续刚构等六种桥型。

利器4:快速路基建模工具
-
自动扣除桥梁,隧道里程段,一键路基建模,同时可对路基形式进行交互调整,单互通立交路基建模120s内自动完成。

三、四大主流工具对比评测

▲ 点击可放大查看
四、三大价值重塑施工建模
价值1:建模速度革命
-
3分钟搭建施工模型基准场景(地形+GIS+实景),尤其适合快速交付项目。
-
参数化能力使施工建模耗时从动辄几天缩短至半天,极低学习成本,“傻瓜式”操作。
价值2:数据复用价值提升
-
通过模数一体化,模型自动绑码编码,切分,解决模型复用卡脖子问题。
-
一键发布IFC或CSC数字管理平台,实现建模管理无缝对接。
-
为项目招投标阶段提供方案及工程量的快速构建和估算能力。
价值3:综合成本优化
-
降低50%的模型变更修改成本
-
云端编辑模式支持多人协同编辑,提升工作效率
「一模通」正在重新定义施工建模
当施工现场BIM工程师还在苦于选择哪种建模工具,采用什么建模方法构建上千个单位分部分项模型时,采用一模通的BIMer已实现一天完成全线项目建模,当大家仍在争论”本地设计与云端设计”时,我们已用”轻量化引擎+参数化驱动”云+端/云端的创新模式破解了施工模型的动态创建和变更的难题。选择一模通,不仅是选择一款工具,更是选择了面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