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双碳”目标(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引领下,“增绿”已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战略。碳排放不仅是环境问题,更是关乎企业生存与全球竞争力的经济议题。工业领域占我国总碳排放量的70%以上,传统制造业亟需通过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破解高能耗、高排放的困局。环保行动已从“被动合规”转向“主动创新”,而建设智能绿色工厂正是这一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实践路径。
碳排放与环保:从挑战到机遇的双重逻辑
碳排放的管控直接关系到全球气候治理与企业合规风险。据测算,我国工业领域每降低1亿吨碳排放,可释放约2000亿元的经济价值。环保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生态保护层面,更成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绿色通行证”——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等政策迫使出口企业加速碳足迹透明化。例如,某家电企业因未能满足供应链碳排放要求,导致订单损失超10亿元。可见,绿色转型已从成本负担转化为市场优势的关键支点。
智能绿色工厂:制造业的未来图景
智能绿色工厂通过数字化技术与节能工艺的深度融合,实现资源效率与生产效益的“双提升”。以豪森智能为例,其国家级绿色工厂通过引入轻量化材料与AI驱动的节能工艺,使单条新能源汽车装配线能耗降低15%,年减少碳排放量超2000吨。
政策赋能:从顶层设计到落地激励
国家层面通过“组合拳”推动绿色制造:
财政支持
对绿色工厂给予税收减免与专项补贴,例如北京市对能效提升项目最高补贴500万元;
标准引导
工信部发布《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明确工厂能耗与碳排放限额;
市场机制
全国碳交易市场扩容至钢铁、建材等行业,倒逼企业通过技术升级获取碳配额收益。
豪森智源HSEMS:绿色生产的智能引擎
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编号GR202421200339),大连豪森智源数据有限公司研发的HSEMS能源管理系统,以三大核心能力助力工厂实现绿色跃迁:
精准碳核算
自动采集水、电、气等能源数据,实时生成符合国际标准的碳排放报告,解决“双碳数据采集难”痛点;
动态能效优化
通过AI算法分析生产排程与能耗关系,分钟级调整设备运行策略,某汽车零部件工厂应用后能耗降低12%;
风险预警与溯源
打通能源指标与质检数据,异常能耗即时报警并关联至具体工艺环节,助力快速闭环整改。
“增绿就是增优势”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行动纲领。从政策驱动到技术赋能,从碳排放管控到全链条绿色管理,企业唯有以智能绿色工厂为载体,方能在这场全球性的绿色竞赛中抢占先机。数字化与低碳化的深度融合,正为制造业开辟一条高效、可持续的发展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