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一直说,签订合同是大事,不管多赶时间,签订的时候一定要仔细阅读各个条款,避免掉入一些隐藏的合同陷进。而且,如今电子合同签约越发流行,在签署的时候,也应当注意。
这不,这就发生了一起这样的事情。没有实体文件,只刷了一次脸签订下来的合同,居然也被法律认可。江苏扬州95后网络主播小钟与一家网络传媒公司闹起了劳动争议,而小钟却说从未签订过劳动合同,双方闹得不可开交,直接到法院申请仲裁。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刷了一次脸签订的合同就生效了呢?接下来,跟大家好好聊一聊。
事件始末
小钟入职时与一家网络传媒公司签订合同,但是签订合同的方式是电子签约。小钟在公司通过人脸识别认证身份后,签署了电子劳动合同,但在签署时小钟未仔细查看开播时长导致工作不达标被扣薪等详细的内容,之后小钟想与公司解约,公司需要小钟赔偿违约损失。
双方因为此事闹起了劳动争议,由于不是进行的纸质合同签约,小钟否认与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但是在法院,传媒公司拿出劳动合同作为证据,小钟也在平台的个人信息里确实发现了她已签署的电子合同,与传媒公司提供的属于同一份合同。
看到这份合同,小钟明白自己确实违约了。
专家解读
在这个事件中,最为关键的其实就是,通过人脸识别签订的电子合同是否具备法律效力。扬州劳动法律专家志愿服务团律师王律师表示,只要能证明确实当时人脸识别、合同签署是通过本人手机一步步操作来完成的,这样的合同就有法律效力,对双方有约束力。
最近几年,因为直播合同闹上法庭的事件屡见不鲜,而且很多涉及的合同赔偿金额巨大,动辄上百万千万,有些大主播的合同甚至上亿。怀揣“主播梦”然后暴富的年轻人非常多,但是法律专家提醒广大年轻人,无论是新兴行业,还是传统行业,只要和用人单位达成了劳动关系,签订劳动合同都得仔细确认纸上的细节,认真履行合同,避免在后期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在小钟的这个案件中,好在经过劳动法律专家的调解,网络公司最终人性化操作,与小钟解除了劳动合同,而且给小钟发放了5000元底薪,但刷礼物提成收入没有能拿到,也算给小钟一个“吃一堑长一智”的机会。
电子劳动合同法律认定
在当今的人事劳动合同签署场景中,电子劳动合同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事实上,电子劳动合同早已得到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认可。近年来,国家和各地人社部门多次发文,明确电子劳动合同法律效力,鼓励推广电子劳动合同全面应用,积极引导、支持企业和劳动者依法规范订立电子劳动合同,满足新经济环境下各行业发展需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第五条至第八条规定,锁定签约主体真实身份、有效防止文件篡改、精确记录签约时间的电子合同受法律保护。
第十三条规定:电子签名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视为可靠的电子签名:
① 电子签名制作数据用于电子签名时,属于电子签名人专有;
② 签署时电子签名制作数据仅有电子签名人控制;
③ 签署后对电子签名的任何改动能够被发现;
④ 签署后数据电文内容和形式的任何改动能够被发现。当事人也可以选择使用符合其约定的可靠条件的电子签名。
第十四条规定:“可靠的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或者盖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与传统的纸质合同相比,电子劳动合同的签订地点、签订时间不受限制,劳动者及用人单位通过电脑、手机等设备可线上签订合同,合同文本加盖电子签章,便捷高效且无法造假。电子劳动合同已被很多中小企业广泛应用。
因此,大家在签署电子劳动合同的时候,千万不要麻痹大意、掉以轻心,不要因为没有将合同打印下来签约,就觉得不重要,签订合同的时候条款也不认真阅读,往往是因为这些细节,很多人就此惹祸上身。
可以预见的是,电子劳动合同签订以后将会是越来越大的趋势,因此大家一定要重视。如果关于电子签约有更多的问题想要沟通,也欢迎咨询,我们在电子合同签约领域有着多年的使用经验,各种电子签约问题都能给到相应的建议,希望大家能通过交流一同成长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