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整理自云道智造“自主CAE探索智造新模式,助力产业新升级”主题线上研讨会——云道智造业务中心资深行业售前工程师吴钢的主题演讲《基于自主仿真技术的电子产品热设计实践》(有删减)。

随着电子产品不断向小型化、多功能、大功率的方向发展,高热流密度带来的散热问题越来越突出。根据美国空军航空电子整体研究项目的报告显示:电子产品失效原因中,热失效占比55%。而电子元件的“10℃法则”显示,温度每升高10℃,系统可靠性降低50%。因此,电子产品的散热设计越来越被重视,散热性能也成为电子产品核心竞争力之一。

从产品的概念设计到产品量产上市之前,热仿真承担了大量的性能评估和优化设计工作,为产品设计方案提供关键性的数据支撑。
-
产品迭代速度加快,产品的开发周期越来越短,对仿真计算时间要求越来越高。
-
仿真人才稀缺,需要具备多领域、跨学科的知识(工程学、物理学、数学……)。 -
重复性、方案参数优化的工作频繁,对仿真的精度和效率提出更高要求。 -
产品应用工况越发复杂,产品结构越发复杂,模型就越发复杂,网格数量显著增多,软硬件成本上升。 -
电子散热仿真软件自主化率低,随时面临断供风险。

“电子散热模块”是针对电子元器件、设备等散热的专用热仿真模块,内置电子产品专用零部件模型库,支持用户通过“搭积木”的方式快速建立电子产品的热分析模型,并利用成熟稳定的算法计算流动与传热问题,对电子产品进行高效的热可靠性分析。可广泛应用于通信设备、电子产品、半导体产品与设备、汽车、航空航天等工业领域。


-
服务器系统功率密度高,单点功耗大 -
器件的种类、数量多 -
内部结构复杂,风道及局部特征尺寸小,对仿真的网格质量及计算精度要求高
仿真结果


-
系统散热:整机功耗高,功率密度大,单板种类多、级联加热
-
芯片散热:单芯片功耗大,芯片壳温规格低,散热器结构复杂
-
系统噪声:应用环境复杂,系统噪声要求高


设计挑战
-
热耗较高:总功耗大于2KW,体积功率密度高
-
方案复杂:液冷散热方案,流道复杂,同时有辐射散热
仿真目的
-
高效预测热集中区,优化热源布局
-
流速、流道等设计优化
-
节约测试打样成本

某芯片散热器自然对流散热仿真

设计挑战
仿真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