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材料非线性; -
几何非线性; -
接触非线性。








-
首先从solution information中寻找突破点,找出报错原因。通过不同的报错提示,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调整方向,例如确认是刚体位移导致的问题还是网格导致的问题。
-
建议在求解之前可以跟踪关于变形、应力、接触、残差等物理量的信息,新版本软件中在计算过程中可实时更新结果进行观察。
-
通过力收敛图表,观察残差图和时间增量图,检查载荷子步数是否足够:一般是增加子步数或者减少时间步长,尤其对于大变形问题和非线性材料问题。


-
检查模型是否存在约束不充分的情况:这主要是通过施加合理的约束方法来解决,例如施加弱弹簧、施加对称约束、接触调整、力载荷加载更改为位移载荷加载等。

-
检查网格:尤其是错误信息提示有“单元出现严重扭曲”的语句时,通过手动改善网格质量或者非线性网格自适应技术改善收敛性。当然,单元出现严重扭曲的情况也有可能是载荷步过大引起,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
检查材料参数设置:材料模型不正确意味着不合理的应力应变关系,在施加载荷后往往出现不合理的结构响应,导致自由度位移过大而不收敛。具体说就是检查材料的杨氏模量、非线性材料参数等是否正确,尤其注意输入材料参数时的单位问题。

-
检查结构是否出现屈曲失稳:如果我们分析的结构在结构变形过程中出现了屈曲、刚度突变的情况,也是非线性不收敛的一个重要原因,此时需要采取增加增加结构阻尼或者使用弧长法来克服此类问题。

-
检查接触的设置:接触是一个状态非线性问题,很多结构不收敛的原因主要由接触引起,此时可以通过调整不同的接触参数来改善收敛性,例如更改接触行为方式,法向罚刚度因子,pinball范围大小,接触探测方法等等。

-
检查非线性求解器的选择:Ansys默认的求解方法是迭代法(iterative),该方法求解快,需要内存较少,大多数情况,该方法是可行的。但有时候为了追求精度更高,更具有鲁棒性,直接迭代法(direct)或许能更好的收敛。

-
尝试用新版本。ANSYS更新的版本或许针对求解器,针对接触有更新、更好的设置。例如随着版本不断更新,ANSYS陆续增加了自适应网格技术、接触刚度指数迭代技术、半隐式算法等等来帮助客户应对更复杂的收敛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