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叉集团升级SIPM/PLM系统

0 评论

杭叉集团升级SIPM/PLM系统

杭叉集团是中国目前更大的叉车研发制造集团之一。目前集团公司下属70多家控股子公司、7家参股公司,集团共有员工4200余人。母公司杭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原杭州叉车总厂经两次改制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12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A股)成功上市,股票代码603298,注册资本61885.418万元。

2015年杭叉集团与思普软件合作构建PLM项目,首先构建全业务管理模型,重构编码体系,标准化产品谱系,对于型谱中的每个型号产品构建完整精准的BOM模型。还包括特殊订货管理,临时物料设计,工艺设计与管理,项目管理,并做了以前的PDM移植与ERP接口。思普PLM软件助力杭叉集团信息化发展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杭叉集团长期与思普软件保持着良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增购节点、功能模块及安排工程师参加售后培训等多种方式不断加深PLM在集团的使用。近日,杭叉集团启动SIPM/PLM升级项目,采用SIPM/PLM最新版本作为研发管理平台。

【企业背景】

杭叉集团升级SIPM/PLM系统

 杭叉集团是中国目前更大的叉车研发制造集团之一。目前集团公司下属70多家控股子公司、7家参股公司,集团共有员工4200余人。母公司杭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原杭州叉车总厂经两次改制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12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A股)成功上市,股票代码603298,注册资本61885.418万元。

公司主要从事叉车、仓储车、牵引车、高空作业车辆、强夯机、无人驾驶工业车辆(AGV)等工业车辆产品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同时提供智能物流整体解决方案以及包括产品配件销售、车辆修理、车辆租赁、再制造等在内的工业车辆后市场业务。

杭叉集团产品销量十多年持续位列行业前茅,连续十年行业出口名列前茅。据美国《MMH现代物料搬运杂志》对全球叉车按销售额排名,杭叉集团位列世界第8位。杭叉集团的销量已占世界机动工业车辆总销量的7%以上。

杭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连续获“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和“全国机械行业文明单位”,并入选“中国机械工业排头兵企业”和“浙江经济年度榜样”。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浙江省装备制造业重点培育企业,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认可实验室、浙江省重点企业研究院、省级企业高新技术研发中心、省工业车辆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省级智能工业车辆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

公司已形成1-48吨内燃叉车、0.75-18吨蓄电池叉车、集装箱专用叉车、45吨集装箱正面吊、牵引车、搬运车、堆高车、越野叉车、伸缩臂叉车、登高车等全系列、多品种的产品结构以及多款AGV智能工业车辆,达上万种品种规格。自主开发的新产品多次荣获全国机械工业大奖,省、市科技进步奖,并获全国用户满意产品称号,主导产品获国家出口免验资格。

公司实施“两头强、中间精”的发展模式,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认可实验室,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全球供应商队伍、一个精益高效的生产支持系统和一支由60多家销售服务型分子公司和180多家国内经销商、70多家国外经销商组成的强大的营销服务网络,为全球用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杭叉以“做世界更强叉车企业”为愿景,致力于“让搬运更轻松”,坚持“专业化生产,品牌化经营,集团化运作,国际化整合”的发展战略,实施“两头强、中间精”的发展模式,创造价值,回报社会,为客户提供最真诚的服务。

相关软件
SIPM/PLM的设计管理模块以BOM为中心组织所有产品数据,通过CAD集成接口和应用软件封装等技术打通企业数据流,保证数据“进得来、管得好、出得去”,并潜心研究用户操作习惯,持续提高SIPM/PLM的易用性,使得数据录入、新设计等工作方便
工艺是连接设计与制造的桥梁,工艺管理是对工艺相关信息的组织和处理过程的管理,工艺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决定产品的成本和质量。目前,大多数企业都存在着产品种类繁多、工艺文件版本混乱、工艺设计人员查找资料困难,以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在无谓的重复
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想求得生存,要想从众多同行中脱颖而出,保持优势地位,必须引入并强化项目管理。SIPM/PLM系统中的项目管理主要用于固化产品开发的流程,实现流程、人员、数据一体化管理,确保产品开发过程有序进行。
SIPM/PLM系统创新设计的质量管理模块,可以帮助企业搭建质量信息管理平台总体功能架构。通过对企业质量基础信息、入库检验、过程检验、质量问题归零处理等质量管理手段,实现对质量管理全过程的控制,为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提供支撑,为研发、
SIPM/PLM知识管理和以工时制绩效管理为基础的人员管理,努力实现企业知识积累和传承,支持企业不断发展;努力构造公平、公正、公开的技术人员工作环境,充分发挥每个技术人员的潜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