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化工机械有限公司扩大SIPM/PLM使用范围

0 评论

威海化工机械有限公司扩大SIPM/PLM使用范围

威海化工机械有限公司前身是原化工部定点生产企业”威海化工器械厂”,成立于1975年,迄今已有逾40余年的历史,是国内较早研究开发、制作磁力高压反应釜的厂家。

2017年为进一步提高企业核心创新技术,威海化工机械携手思普软件,开启了企业研发管理信息化建设项目,基于SIPM/PLM系统构建企业研发管理平台。通过PLM项目的实施建立一个标准化的共享数据库,达到资源信息共享,实现产品结构构协同设计,提高模块化系列化程度,减少重复工作,提高效率,实现对产品数模管理、文档管理、变更管理、编码管理、工艺管理、任务管理等。

随着公司业务的蓬勃发展,以及SIPM/PLM系统的成功应用,最近,威海化机进行了SIPM/PLM使用节点的增购,以满足企业不断发展的需求。

【公司背景】

威海化工机械有限公司扩大SIPM/PLM使用范围

威海化工机械有限公司前身是原化工部定点生产企业”威海化工器械厂”,成立于1975年,迄今已有逾40余年的历史,是国内较早研究开发、制作磁力高压反应釜的厂家。公司下设复合板分公司,实验室釜及成套设备分公司以及搅拌研发事业部,现有员工800余人,其中国际焊接工程师3名,国家注册审核员8名,高级工程师30多名,各级QA/QC工程师100多名。公司于2001年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并先后取得了国内A1、A2级压力容器设计制作资质以及ASME标准的U、U2钢印压力容器设计制造资质。公司自成立以来,大力投入研发创新,与国内多所高校合作,先后成立了”山东大学大学生实习基地”、”青岛科技大学教学实习基地”、”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学科研就业实践基地”并于2009年与哈工大联合成立了”流体混合技术与搅拌器研发中心”,被国家授予”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山东省搅拌反应釜驱动装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荣誉称号。

威海化机坐落于威海市省级旅游度假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与烟威青等国际机场、各大海港码头、高速公路和铁路紧密相连,能够实现超大、超重型容器整体制作、发货。公司总占地面积350亩,建筑面积15万㎡,拥有5万㎡的五连跨重容车间、2万㎡的特材产品专用车间和2万㎡的不锈钢产品专用洁净车间以及金属爆炸复合板分厂等,车间更大起吊能力800吨。

公司严格贯彻”6S”管理制度,做到”管理不松懈、维护无死角”。对于设备质量控制高标准、严要求,始终坚持”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关键”的质量控制理念,严格执行”以客户的期望设计产品,以客户的眼光挑剔质量”的质量管理方针,严格把控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细节,以高质量的产品赢得了客户的肯定与信任。

公司立足”高、尖、新、精、优”的发展目标,进一步确立了做重型高压、特殊材质的高端非标反应釜和成套搅拌设备的发展方针,依靠卓越的人才体系、技术优势、规范的管理制度先进的生产装备以及完善的售后服务,承担了越来越多的不锈钢、双相钢、钛、锆、哈氏合金等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的非标压力容器,满足了包括BASF(巴斯夫)、DUPONT(杜邦)、DOW(陶氏)、BAYER(拜耳)、BP、日本神户制钢、中石油、中石化、惠生集团、烟台万华等诸多客户的需求,产品出口到欧美、亚太、中东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四十多年来,我们始终抱着学习的态度以及发展的眼光,从事非标压力容器制造,我们也将一如既往秉承我们企业的优良传统,全面、周到、热情地服务于国内外顾客,努力朝着专业化与全球化的战略方向发展。威海化机人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开拓创新”的企业精神,建立一流的管理团队,为客户提供一流的产品与服务,实现威海化机新的腾飞!

相关软件
SIPM/PLM的设计管理模块以BOM为中心组织所有产品数据,通过CAD集成接口和应用软件封装等技术打通企业数据流,保证数据“进得来、管得好、出得去”,并潜心研究用户操作习惯,持续提高SIPM/PLM的易用性,使得数据录入、新设计等工作方便
工艺是连接设计与制造的桥梁,工艺管理是对工艺相关信息的组织和处理过程的管理,工艺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决定产品的成本和质量。目前,大多数企业都存在着产品种类繁多、工艺文件版本混乱、工艺设计人员查找资料困难,以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在无谓的重复
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想求得生存,要想从众多同行中脱颖而出,保持优势地位,必须引入并强化项目管理。SIPM/PLM系统中的项目管理主要用于固化产品开发的流程,实现流程、人员、数据一体化管理,确保产品开发过程有序进行。
SIPM/PLM系统创新设计的质量管理模块,可以帮助企业搭建质量信息管理平台总体功能架构。通过对企业质量基础信息、入库检验、过程检验、质量问题归零处理等质量管理手段,实现对质量管理全过程的控制,为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提供支撑,为研发、
SIPM/PLM知识管理和以工时制绩效管理为基础的人员管理,努力实现企业知识积累和传承,支持企业不断发展;努力构造公平、公正、公开的技术人员工作环境,充分发挥每个技术人员的潜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