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发布:成都高新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蓝皮书

0 评论

人工智能正作为当下全球瞩目的科技焦点。

于中国而言,人工智能的发展是一个历史性的战略机遇,对缓解未来人口老龄化压力、应对可持续发展挑战、以及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至关重要。

《中国制造2025》、《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行“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重要国家级战略规划相继发布,各地方政府也积极出台政策支持人工智能发展。

在成都,人工智能创业公司兴起,成为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热潮的组成部分。而西南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较重要的观察点正是在成都高新区。

令人关注的是,目前到底成都出台了哪些政策鼓励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有哪些知名的人工智能创业公司?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

以电子科大申恒涛为核心的考拉悠然技术团队依托自身近二十年的科研积累,在成都市及成都市高新区的大力支持下响应国家号召,于2017年成立考拉悠然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人工智能技术研究和应用。

团队在在计算机视觉、多媒体、多模态识别等人工智能相关领域拥有多项国际领先的技术突破。基于现有政策及相关材料,考拉悠然作出系统梳理并推出《成都高新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蓝皮书》,力图综合展现成都市及成都市高新区的人工智能发展现状与趋势,以提升公众认知水平,助力产业健康发展,服务国家战略决策。

蓝皮书分为四大部分,包括:

一、四川省和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概况 

二、成都高新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政策情况 

三、成都高新区代表性人工智能产业简介 

四、发展展望 

第一部分 四川省和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概况  

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实施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展规划》确定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标志着人工智能进入“国家战略”时代。

该《规划》提出到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人工智能产业成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成为改善民生的新途径。

科技部、工信部等相继出台了《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项目实施方案》以及《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等一批文件。国内各省市也相继出台了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有关政策。

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期,四川早已开始行动。2017年12月召开的四川省委经济工作暨全省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着力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2018年6月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抢占数字经济发展制高点,制定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实施方案,加快发展人工智能产业。

近年来,四川省相继出台以《四川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实施方案》和《四川省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方案》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相关政策100余项,为四川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2017年,四川全省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200亿元。按照规划,到2020年,这组数字将分别为80亿元和700亿元;而到2025年,这组数字将分别超过300亿元和3000亿元。

据腾讯发布的《2017互联网科技创新白皮书》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82.8%的人工智能创业公司分布在北上广深,四川人工智能企业数量排名全国第六位,占总量的2.72%,在中西部地区排名第一。

据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调研信息显示,全省约有125家人工智能及相关产业企业,涵盖机器人、无人机、无人驾驶、语音识别、智能家居、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能硬件、大数据等领域,其中人工智能应用领域有企业81家,人工智能核心基础领域有企业44家。

四川省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主要优势,一是人才充足,二是表现在应用场景上。  

西部人才高地:近年来,四川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积极参与全球人才竞争,大力实施以“千人计划”和“天府高端引智计划”等为牵引的重大人才工程,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16条政策”、出入境政策措施“13条”等配套服务政策,聚天下英才助川发展的成效显著。

自2009年“千人计划”实施以来,四川财政累计投入10亿余元资金,分九批资助引进省“千人计划”专家1008名、顶尖创新创业团队92个。其中,296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居西部第一、全国第七。

在“千人计划”示范带动下,2009年以来,四川留学回国人员数量每年呈40%以上递增;省留学人员服务中心办理海外学历学位认证人数累计达1.7万人,每年呈25%以上递增。

目前,每年到川工作、交流、访问的各类外国专家,已超过1.2万人次,位列中西部第一。此外,四川高校密集,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科院成都分院等在脑神经科学、脑机接口、深度学习、机器证明等基础研究领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拥有较好的人才储备。

大量数据支撑:据统计,2017年末四川常住人口8302万人,位居全国第三,人口增量达到40万人。以教育方面为例,据四川省教育厅发布,2017年全省共有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学校2.44万所,各级各类教育注册学生1870.4万人。

2017年,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9570所,招生178.49万人,在校学生802.42万人。高中阶段教育共有学校1274所,招生86.02万人,在校生238.69万人。K12阶段的学生是社会发展的新鲜力量,其产生的数据具有很强的研究价值,更利于今后在AI教育、AI医疗、AI保险等领域的应用。

成都优势产业特色鲜明,产业应用基础好,文旅资源富集,现代商贸人气聚集,科教资源得天独厚,生态本底优势突出,这都为人工智能及“人工智能+”跨界融合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保障。

本地转型升级需求和消费市场发展潜力强大,也为人工智能在汽车工业、医疗健康、电子信息等多领域发展应用场景提供了广阔空间。2018年5月,成都市政府办公厅通过了《关于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

该《意见》明确,为了创建中西部人工智能创新研发和产业化高地,在未来三年内成都市将实施前沿基础研发、新兴产业发展、骨干企业引育、人才高地建设、服务能力提升五大重点计划,并部署“人工智能+军民融合”、“人工智能+健康医疗”、“人工智能+交通物流”、“人工智能+智慧旅游”、“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公共服务”、“人工智能+城市管理”和“人工智能+现代金融”八项重点工程,促进智能经济发展和智能社会建设,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人工智能产业链结构通常分为基础层(计算基础设施)、技术层(软件算法及平台)与应用层(行业应用及产品)。

成都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2018年上半年征集和梳理了市内人工智能产业相关企业的信息,依据在产业链中发挥的作用不同将相关企业分为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三个类别,制作了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地图。

成都已有110余家互联网相关企业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其服务或产品,主要涉及家用机器人、工业机器人、企业服务、医疗健康、智能家居等行业。在人工智能技术的一些关键领域,比如机器视觉、智能机器人等领域,成都正在涌现一部分优质人工智能创业项目。

但由于人工智能创业通常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加之成都早期投资环境与东部城市相比尚不够成熟,目前成都人工智能创业团队多围绕自己的核心技术竞争力,在某一垂直行业具体场景下做细分,抢占细分领域的领先位置。

相较于北京、广东、上海、浙江、江苏等人工智能重镇,四川省和成都市在人工智能领域尚还缺少“独角兽”企业和“名片级”典型人工智能应用,在基础理论、核心算法以及关键设备、重大应用系统等方面差距较大。

赛迪顾问2018年8月发布《中国人工智能城市发展白皮书》,通过对近40个人工智能重点城市进行评价,排出了中国人工智能城市十五强。成都市位列在全国第11位,人工智能从业人数全国占比3.4%,投融资10.1亿元,全国占比1.9%。

与国内顶级人工智能研发机构相比,四川省和成都市人工智能企业多数处于应用层,缺少具有行业影响力和带动力的龙头企业、大型企业和核心企业。在资金上,本地的风投资金对人工智能领域投资还相对比较冷淡。

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冲击,只有企业加强研发创新,政府加大政策支撑,才能留住人才、发展人才,进而领跑AI产业在教育、医疗、金融、保险等各个领域发力,为本地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助威助力。

 

第二部分 成都高新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政策情况  

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成都高新区)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国版权示范园区、全国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地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亦是四川天府新区重点区域。

2016年,成都高新区在科技部火炬中心国家高新区的综合排名升至全国第3位,仅次于北京中关村和上海张江。2017年四川省新增的437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有248家来自成都高新区,成都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总量首次突破1000家,达到1058家。

截至2017年末,成都高新区聚集各类股权投资机构521家,占金融机构总数近六成,管理资金规模1500亿元以上,已累计帮助区内300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各类风险投资85亿元以上,并购重组30余起。

各类企业的蓬勃发展已经成为推动成都高新区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最宝贵的核心资源。根据成都高新区新经济生态圈规划,全区将瞄准数字经济、智能经济、共享经济、流量经济、创意经济、绿色经济6大领域,聚焦人工智能产业以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近年来,成都高新区积极发挥已有产业、人才、资源等优势,培育出一批高价值企业,人工智能创新创业活跃。

高新区围绕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在全市率先开展机构改革,成立了推进新经济发展的专门机构-科技与新经济发展局,明确提出了重点发展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传感控制、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机器人、无人机等以新技术为核心的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等领域,出台了《成都高新区关于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若干政策》和《关于支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等一系列文件,引导人工智能企业加快集聚发展。高新区也召开多次企业座谈会,搜集企业诉求。

“人工智能+”有望成为新业态,而人才储备则将成为制约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人才政策方面,成都高新区发布的《实施“金熊猫”计划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政策》显示,成都高新区努力构建新经济人才招引培育体系,将构建更具竞争力的人才激励机制,积极引进新经济行业领军人才,同时,依托创新型企业家和科技人才培养计划,培养造就一大批新经济领域创新创业的“生力军”。

作为成都高新区人才政策的“升级版”,“金熊猫”人才新政50条包括了:“金熊猫”人才引进计划、“金熊猫”人才培育体系、人才服务中介机构建设、后勤保障服务等内容,力争到2025年引进2万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打造全球人才活力区。

在校地合作方面,成都高新区将借鉴“斯坦福+硅谷发展模式”,在“地方政府+园区+高校”三方共同投入、合作共建、利益共享机制下,支持鼓励电子科技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与企业、科研机构开展合作,构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针对相关前沿技术开设专业人才培养课程,开展研究、设计和竞赛等系列活动,打造电子信息产业人才培训基地和产业联盟,推动技术成果本地转化落地应用。

以电子科大为例,双方将合力打造新一代信息领域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和创业高地,力争到2022年底,在电子科技大学周边形成1000亿级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带。

2017年9月以来,成都高新区成功引进了总投资6.1亿元的中国联通成都国际大数据智能产业基地项目、总投资2亿元的哈工大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技术产研院项目、总投资1亿元的保利防务云平台西南中心项目、李骏院士团队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成都分中心项目、尧德中院士团队癌症识别人工智能产业项目、四川钜正石油管道无损检测项目等一批人工智能重大项目。

在人工智能初创企业孵化培育方面,政策产生的效果同样显著。成都高新区主动把握信息化发展的大趋势,培育和发展人工智能新兴产业,目前聚集专业从事人工智能的初创企业近30家,分布在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推荐引擎和协同过滤等领域。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评选出的2018年第一批100个人工智能应用案例中,成都高新区共有3家初创型人工智能企业案例入选,分别是成都准星云学科技有限公司的豆豆数学、成都宽邦科技有限公司的BigQuant和成都启英泰伦科技有限公司的CI1006芯片。

成都高新区此次入选的3家企业,准星云学成立于2014年,启英泰伦成立于2015年,宽邦科技成立于2016年。

在企业成立后的一两年内,3家企业相继成功研发产品并推向市场。从所服务的领域来看,准星云学的豆豆数学是一款数学在线学习软件,也是入选案例中唯一面向初等数学教育的产品,在大班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该平台实现“1对1”因材施教。宽邦科技的BigQuant是一个人工智能投资平台,而启英泰伦的CI1006芯片则是一款可运用于智能家电领域的人工智能语音芯片。

 

第三部分 成都高新区代表性人工智能产业简介  

成都高新区已聚集软件开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制造等人工智能基础产业,形成了计算机图形、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游戏开发、视频传输和处理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构建了包括语音、图像、视频、地图等数据的海量资源库,这些为将进一步推进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处理、生物特征识别、自然语言理解、智能决策控制以及新型人机交互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推动人工智能在智能产品、工业制造等领域规模商用,推动形成完整的人工智能产业链,打造出全国领先的人工智能产品制造能力奠定了基础。

人工智能也不是虚的概念,必须在具体的领域进行应用。未来每一家企业都会是人工智能企业,现在各行各业都在被新技术赋能。所以,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龙头公司也在运用各类人工智能新技术,例如个性化教育将显著提升教师与学生的效率;精准预防性治疗有望延长人类的寿命;实时多语言翻译交流再无障碍;精准药物试验可以显著降低新药成本,缩短发现周期;基于AI的电信网络的运维效率将大大提升等。

1、四川省科技厅首批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专项支持的牵头企业 

高新区的人工智能产业占据成都市乃至四川省内的重要地位。在2018年9月获批四川省科技厅首批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专项支持的25家牵头企业中,成都高新区企业13家,占比52%。获批课题包括了芯片等基础研究,也包括AI+安防、AI+金融,AI+家居、AI+健康、AI+教育、AI+网络安全、AI+工业制造、AI+企业服务等垂直应用场景。

下面以这13家成都高新区牵头获批四川省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专项支持的企业为例,展开介绍。

成都考拉悠然科技有限公司 (跨媒体智能感知与分析课题支持):

成都考拉悠然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人工智能技术研究和应用的高科技企业。由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技术与工程学院院长、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申恒涛领衔16位海外名校博士创立,团队拥有发达国家院士3人、国家“千人计划 ”特聘专家6人、四川省“千人计划”特聘专家7人。

公司在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多媒体、大数据等人工智能相关领域拥有近20年的研究积累,尤其是多模态识别领域均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技术突破。2007年,考拉科技团队研发了世界上第一个实时的近重复视频检测系统,实现了基于视频内容的精准搜索;2014年,世界上第一个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实时物体跟踪算法,实现了最高精度的实时物体深度跟踪;2015年首次提出离散哈希搜索算法,解决了困扰行业已久的视频内容精准查找问题,成功实现视频内容的快速索引。

自主研发的深度学习框架,可自然集成多模型跨模态深度学习系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脸识别算法,在“人证”比对上达到99.9%以上的准确率,处于业界顶尖水平。基于自主研发的AI算法,结合场景化需求,考拉推出了考拉警用实战平台、考拉校园安全卫士、考拉物业门禁安防一体化平台等行业产品;  同时,考拉实现了软硬件的融合,成功推出了“万物之眸”(UniEye)系列视觉智能硬件设备。考拉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国家边防、公安布控追逃、交通、学校、景区、小区、写字楼门禁与安防等。

考拉近期推出的“考拉大脑”AI定制化超级平台集成了团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技术积累,它的核心价值在于让不具备AI背景的开发人员能快速开发AI产品和应用,显著降低了AI产品开发的成本和门槛,真正做到了为传统行业赋能AI。

考拉悠然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完成Pre-A轮融资,目前估值10亿人民币,计划2020年成为西部第一的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

成都万联传感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专用芯片课题支持):

成都万联传感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于2010年02月09日在高新工商局登记成立,由四川川大智胜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牵头和多位教授、博导和学科带头人共同创立。

公司致力于数字医院、智慧医疗、智慧养老解决方案和应用系统开发,具有很强的应用软件开发能力、硬件设计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公司于2010年7月获得《软件企业认定证书》,2011年8月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公司的“基于多源传感器数据融合的新一代智能交通综合管理平台”获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支持;“移动医疗系统平台研发和新型服务模式示范工程”等获省科技厅、省经信委和成都高新区大力支持。系统“十二导联心电图机无线监控与诊疗软硬件系统及新型医疗服务模式示范工程”获2012年四川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早期科技创新省级无偿补助扶持资金支持。

成都启英泰伦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语音专用芯片课题支持):

成都启英泰伦科技有限公司于2015年11月在成都高新区成立,主要专注于人工智能设备端语音芯片及AI算法研究,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最自然、最简单、最智能的人机交互体验,让“人工智能+”产品无处不在。

启英泰伦作为人工智能语音芯片领域的领导者,掌握人工智能语音算法、芯片设计、语音数据处理及训练引擎、软硬件产品应用方案开发等多种核心技术。自成立以来,先后荣获“2017AWE智能创新奖”、“2017人工智能芯片领域更佳解决方案奖”、“2017电子行业用户满意品牌”、“2018年度AI先锋”等,并成功入选全球著名研究机构COMPASSINTEL的人工智能初创企业名单和成都市新经济重点培育百家企业。

现阶段,启英泰伦正在研发人工智能语音SoC芯片,旨在通过技术的不断迭代,开发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智能语音解决方案,巩固启英泰伦在智能语音行业的领先地位。

成都四方伟业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语音与文本智能分析专用平台课题支持):

成都四方伟业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于2014年5月13日成立。致力于超大规模的数据处理和智能分析服务,是领先的大数据、人工智能产品及服务提供商,目前已为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500家的政府机构、企事业组织提供了产品和技术服务。

公司以不断革新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及咨询服务于世界,推动相关产业可持续的创新发展。四方伟业当前员工600余人,拥有一支由博士、硕士等大数据领域高端人才组成的全球服务团队:50+位全球服务专家;350+位技术研发专家;50+位大数据分析师和咨询顾问。

成都三零凯天通信实业有限公司 (跨媒体智能感知与分析课题支持):

成都三零凯天通信实业有限公司位于成都高新区,成立于2003年,是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研究所控股的高新科技公司。

三零凯天秉承在通信网络、数字图像处理和系统软件等方面的技术优势,主要从事网络互动媒体(IPTV)、安防网络视频监控、移动多媒体系统、数据通信等方面的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提供网络视频酒店运营服务、安防运营服务、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系统集成,拥有多项专利技术与丰富的系统设计经验。

公司业务覆盖政府、金融、公安、电信、石油石化、水电、交通、教育等领域,产品远销国外,并且已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武汉、乌鲁木齐等地设立了办事机构,在重庆、西藏设有分公司。

2006年在公司本部成立“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IPTV产业发展中心”,与多家国际知名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成都索贝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跨媒体智能感知与分析课题支持):

成都索贝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索贝)位于成都市高新区,是专业视音频制播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成立于1997年,由成都科技大学时达电子研究所(CKD)与深圳索贝科技有限公司(SOBEY)合并而成。

致力于成为世界级媒体技术企业,索贝总部位于四川成都,在成都和北京设有研发中心,拥有一支业界领先的研发团队。20多年来,索贝每年在研发上的投入均超过销售收入的10%。索贝已获专利40项、软件著作权424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广电总局科技创新一等奖等众多高级别奖项。

20多年来,从打破国外厂商技术垄断到成为行业领导者,索贝创造了无数个业界第一:国内第一套图文字幕机SOBEY8000,CKD-4000系列图文字幕机;自主开发非线性广告串编系统—金剪刀;国产第一代非线性编辑系统——创意 97;国内首个高清制播一体化网络系统;国内首个全高清、全流程的新闻/赛事制播网络;第一个分布式、多地址的高清制播网络系统;率先推出融媒体解决方案,包括制作云生产服务与解决方案、大型综艺节目制作解决方案、全媒体互动演播系统、云拆条服务、云媒资管理解决方案、“麒观”轻型融合媒体业务解决方案等;顺应云计算和大数据趋势推出的媒体公有云服务为行业首创;占据了国内新建融合媒体市场80%的份额。

四川浩特通信有限公司 (城市智能交通感知与决策课题支持):

四川浩特通信有限公司于2002年4月28日成立。浩特通信目前是上海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深交所A股:300168)的控股公司。

中国区总部在成都,在北京设有营销中心,并在美国、加拿大设有研发中心。浩特集团由多名美国、加拿大及国内资深专业人士管理,在IT行业有着平均超过二十年的直接技术开发经验、团队管理经验和市场开拓经验。

现有员工近500人,其中中高级管理人才约占20%、高级科研人才约占30%,包括博士、硕士20多名。在北京设有营销中心,在美国、加拿大设有研发中心。公司定位于IT服务商,主要面向数字安防监控市场、智能交通市场、平安城市及物流、工商等行业信息化市场,集平台软件研发、产品生产、系统集成及运维服务,为客户提供全面的一体化业务解决方案。

成都华西公用医疗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智能辅助医疗及康养康复课题支持):

成都华西公用医疗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于1999年9月22日在成都市高新工商局登记成立,是在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计算机中心基础上组建成立的国有控股企业。公司长期从事医疗信息化产品研发与技术服务,具有丰富的领域经验和雄厚的软件研发、系统集成与应用实施能力。

公司技术团队200余人,凝聚了一批来自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大型医院的专家和高级技术人员。公司近年承担和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科研课题研究,包括: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区域协同医疗服务示范工程”、“国人健康管理信息系统综合医院示范与应用研究”、国家“十二五”863计划课题“数字化医疗区域示范”、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协同医疗卫生服务平台与应用系统”等。

公司重视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到目前为止已拥有软件著作权77项,申请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2项。

中科院成都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辅助医疗及康养康复课题支持):

中科院成都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于2001年6月26日成立,是由创立于1958年的中国科学院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整体转制而来,中科院直接控股的高科技上市公司。

公司主营业务是以高速机器视觉、智能分析技术为核心,为政府、烟草、油气、特种印刷等行业提供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智能化工程和相关产品与技术服务。公司是党和国家重大会议的选举设备和服务提供商,在电子政务、办公管理与集群网站建设方面有十余年的技术与经验积累,拥有专业化的技术团队,可为政府办公与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专业和良好的服务。

公司拥有包括中科院院士张景中在内的国内一流信息技术人才,是中国科学院在西部地区唯一的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研究基地。公司承担了多项国家”863″、”973″、国家自然科学研究基金等重点科研项目,研发和技术实力雄厚,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列入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的技术成果3项。

四川虹微技术有限公司 (智能家居课题支持):

四川虹微技术有限公司于2005年7月19日成立,是四川长虹投资的专业集成电路设计公司,专注于数字多媒体芯片设计及相关软、硬件方案开发,现已获工信部“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认定和四川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培育企业”认定。虹微公司已获得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CMMI体系三级成熟度标准认证和国家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

公司自成立以来,陆续承担国家、省、市多项重大科研项目,成功开发了多颗SoC和ASIC芯片并实现产业化。

四川新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金融风险管控课题支持):

四川新网银行于2016年12月27日对外宣布成立,是四川首家民营银行。新网银行注册资本为30亿元,由新希望集团、小米、红旗连锁等股东发起设立,是一家由数据驱动的银行,依靠数据和技术来驱动业务运营,实现金融和科技的融合。

新网银行定位为新一代互联网银行,致力于运用新的互联网技术,着力在服务模式、客户群体、风控制度等领域进行创新,为传统金融“二八定律”中那80%没有享受到完善金融服务的消费者和小微企业,提供安全、便捷和高效的金融服务,做好普惠金融的补位者、探索者和实践者。

新网银行以开放的姿态提供连接服务,要做“万能连接器”、适配器,运用技术和数据让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流、资金流、用户、产品进行连接和适配。同时,新网还将成为“百宝工具箱”,向合作伙伴输出支付,账户,风控,模块化技术系统等金融科技能力和服务。

2、四川省科技厅2019年度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专项评审申报  

此外,四川省科技厅2019年度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专项尚在评审中,有以下高新区的企业牵头申报了相关课题。

成都博智维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深度学习专用平台课题):

成都博智维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于2007年2月1日在成都市高新工商局登记成立。博智信息(证券代码:870739)致力于通过以SAP为核心的ERP实施、自主研发的企业级信息系统,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双软企业,四川省生产服务示范企业,连年获得AQM认证。

面向行业客户,提供更符合业务实际的高效的一揽子业务解决方案,优势行业包括:快速消费品、化工、机械制造等。服务过数十家以上知名企业客户,包括洋河酒业、1919连锁、泸州老窖、剑南春、水井坊、三全食品、思念食品、卫龙食品、五得利、云天化、新都化工等知名企业,公司自主产品在国内业界具有领先影响力。

成都淞幸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深度学习专用平台课题):

成都淞幸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6 年,注册资金3050 万。主要从事软件开发平台的研发、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基于大数据及数据挖掘技术的研究等核心技术研究。

公司致力于助推行业和领域信息化发展,是信息化支撑技术的提供者和优质信息化服务的供应商,面向制造、气象、医疗健康领域的软件开发市场,创办的产学研结合的软件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主要产品有:核格开发平台、大数据开发平台、MES 系统、气象大数据系统。基于开发平台的产品在生产制造、气象、军工、医疗、政务、快消品等领域的关键应用上得以验证。产品服务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卫星中心、公服中心、四川省气象局、贵州省气象局、云南省气象局、广西省气象局;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四川省环保厅、成都市经信委软件发展中心、四川省经信委创新中心;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成都飞机工业公司、东方电气集团、宝洁中国、攀钢集团;科伦药业、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四川省中医科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单位。

成都市锐信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人工智能安全技术研究与应用课题):

成都市锐信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是经公安部认可、四川省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办公室和西藏自治区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办公室推荐的专业从事信息系统安全检测、等级测评和相关咨询服务的公司。

公司主要面向政府机关、重点企事业单位、民航、铁路、银行、海关、税务、电力、证券、保险、医疗卫生、教育、交通等信息安全重点保护单位。公司在开拓主营业务的同时也主动积极承担了信息安全政策法规宣贯和培训的社会责任,先后承办或协办成都市2012年信息安全工作会议等级保护政策培训部分、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原四川石油管理局)2012年信息安全工作培训会议、四川省卫生厅2013年等级保护培训会等重要会议。为政府和社会更好地开展信息安全工作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成都网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来人工智能技术探索课题):

成都网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于2001年12月29日在成都市高新工商局登记成立。成都网安科技是专业从事信息安全技术与产品研发、销售并提供行业解决方案和安全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注册资金2000万元,2002年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现有员工120余名,其中技术研发人员70余名。网安科技成立以来,坚持自主创新的发展理念,公司研发各种信息安全软件,积淀了深厚的行业经验。重点围绕网络安全攻防技术、保密安全检查技术、以及移动终端安全技术等领域,从算法、中间件到应用软件和平台,成功突破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形成了全系列的安全产品和面向分级保护、等级保护等党政军网络的行业应用解决方案。

网安科技拥有行业一流的技术研发和管理团队,先后承担了国家发改委信息安全专项、科技部创新基金项目、安全部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保密局保密科研项目等10余项***重点科研项目,以及四川省产业重大创新项目、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战略新兴项目、生产***业示范项目等20余项省、市各级重点项目,拥有产品专利及软件着作权40余项。

由于篇幅有限,其它很多重要的区内人工智能企业和行业应用在这里无法一一展开论述。

由以上代表性成都高新区人工智能企业的简介可以看出,成都高新区在人工智能产业的布局,除了芯片等基础研究,更多的还是面向AI技术在安防、金融,家居、健康、教育、网络安全、工业制造和企业服务等的垂直应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一方面,随着制造强国建设的加快将促进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发展和应用,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整体性突破。

另一方面,随着人工智能底层技术的开源化,传统行业将有望加快掌握人工智能基础技术并依托其积累的行业数据资源实现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创新。随着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进程进一步加快,传统行业龙头公司正逐渐完善自身在人工智能的产业链布局,而不断涌现出的技术驱动型初创公司也持续在垂直领域深耕深挖。商业化渠道和技术基础正是人工智能领域找到发展的突破口的两大关键因素。

第四部分 发展展望  

为了进一步加速实现人工智能产业在成都高新区落地并实现经济价值,特别是促进本土人工智能企业迅速成长,传统行业智能升级,未来发展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因素:

一是政策保障。现在的信息时代,地理位置不再是绝对优势。一个企业在选择注册地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当地的市场环境,同样也要考虑当地的产业政策中房租以及税收等优惠措施。而政府的企业或者租房补贴政策,不仅能有效地降低人才流失率,也能帮助企业节约大部分租房资金,使其能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技术创新。

目前,苏州工业园、杭州未来科技城、上海杨浦区和广州市人民政府等出台了具体的政策文件,涉及到人工智能企业补贴的具体措施。因此在产业环境培养上,成都高新区应更多地扶持本土优秀创业企业、民营企业,打造有示范效果、有品牌的本土“独角兽”。通过几家标杆企业,带领更多优势企业共同成长。

二是人才聚集。成都高新区近年来在人工智能领域大力推动构建完整产业链,并加强校地企之间的合作,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智力”引擎。但在人工智能领域还应加快高端人才引进,同时加强高校实验室和企业合作,例如鼓励人工智能方向的在读学生进入公司实习等,利用各种资源帮助企业加速技术和产品开发,提升市场竞争力,以形成区域性的产业优势。从创业成本角度来看成都几乎是北上广深的一半,且从人才稳定性来说,成都初创企业的人才相对稳定许多。

三是资金支持。尽管成都高新区人工智能相关企业众多,但整体仍处于萌芽阶段,规模小、融资能力弱。政府可以通过引导资金来鼓励行业协作以及外来人工智能优势企业团队落户成都。成都高新区由财政出资50亿元建立产业发展母基金,吸纳国内外知名专业资本设立聚焦重点领域的专业基金就是这方面的有益举措。  通过大力支持人工智能相关研究和产业化工作,更大化人工智能经济潜能,切实推进由技术革新到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人工智能技术将成为新常态下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新支点。

四是产业集群。区内各家人工智能公司都是以点状形式在探索,而如何进行有机整合,还没有摸索出有效的商业模式,在项目孵化、应用落地方面,急需一个平台提供有力支撑,加快成都高新区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点产品培育、行业应用规范、企业集群培育,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协同创新,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希望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联合企业及科研机构、金融支撑单位共同打造成都高新区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将人工智能产业上下游资源引入产业基地。基地可采用引入国际国内知名人工智能产业链企业落地模式,同时采用孵化器、创业场、软件园、软硬件基地等模式进行企业孵化,通过资金扶持、股权合作等方式扶持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