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 | 重庆城开高速的蓼子特大桥项目

0 评论

 

Bentley软件主办的“2023基础设施数字化光辉大奖赛”,于2023年10月决出最终获奖名单。此年度赛事旨在表彰Bentley软件用户在推进全球基础设施设计、施工和运营中做出的杰出贡献。本次大赛,有7个中国项目进入决赛,包括重庆城开高速的蓼子特大桥和湖南衡永高速公路项目。接下来请跟随小跨一起回顾重庆城开高速的蓼子特大桥项目详情。

项目详情

山城重庆,名副其实,山多且高,道阻而长。正是因为地形地质太过复杂,重庆的北大门——城口县一直孤悬在外,迟迟未通高速公路。直至2022年12月30日,城开高速公路实现通车,城口这座山区县城才正式迈入了“高速时代”。
案例分享 | 重庆城开高速的蓼子特大桥项目
城开高速是国家高速G69银百高速重庆城口至开州段,路线全长129.3公里,它的建设非常艰辛,岩溶、瓦斯、突水、突泥、岩崩等不良地质众多,安全风险高、施工难度大、生态敏感脆弱,历时6年才得以建成。建设期间,它是中国国内在建高速中地形地质条件最复杂、综合建设难度最大的项目之一。
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修建高速公路,传统的方式无法满足要求,而信息化的设计施工在城开高速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城开高速的控制性工程之一——蓼子特大桥桥面距离河面达127米,拱肋最高处距离河面186米,相当于60层楼高,施工难度大。用了数字化的设计施工方式,大桥在狭小、陡峭、危险的环境中安全、高效地建设完成。
不止是三维出图、校核等基础的功能
蓼子特大桥位于大巴山腹地,跨越前河峡口,为典型山岭重丘区桥梁,为中国国内首座免涂装高性能耐候钢箱拱桥,由主桥和两岸引桥组成,主桥为跨径252米中承式钢箱拱桥,引桥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蓼子特大桥也是中国国内首次采用单肋空中平转、竖转混合转体工艺的大跨度拱桥。陡峭的地形给设计和施工带来了挑战,大桥设计团队——中铁长江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铁长江设计”)使用Bentley系列软件进行设计,生成了现有场地的实景模型和三维桥梁模型,并在设计校核、深化出图等方面充分利用BIM技术,大大提高了设计精度和效率,减少设计时间约300小时。
数字化的理念和技术也应用在大桥的施工中,大桥施工单位积极运用BIM技术进行数字赋能,在模型出量、物料统计、工艺模拟、虚拟建造、可视交底、三维校验、数字预拼装及智能建造等方面进行了应用实践,成效显著,缩短施工周期约55天,节约项目管理费用约220万元。
中铁长江设计数智交通院工程师唐一铭介绍,利用Bentley的技术,对蓼子特大桥进行了基于精细GIS的三维快速正向设计,并实现了3D精细地形建模。同时,中铁长江设计还将自己的管理平台融合到整个施工过程中,通过运用数字孪生和物联传感等技术,不仅实现了施工阶段的全面仿真和模拟,还实现了数据的实时传输和感知,参数化、精细化、智能化程度高。同时,还提出了基于BIM技术的桥梁施工监控和受力状态监测新方法,实现了大型桥梁建造过程智能化管理,建造过程中不断完善形成了施工BIM模型和竣工BIM模型。唐一铭介绍说:“通过建设这座桥梁,可以为重庆之后的特大桥设计施工提供更多的帮助,并且通过建立基于BIM的数字档案馆及相对应的标准或指南,对重庆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桥梁建设甚至是高速公路建设提供更多的借鉴。”
中铁长江设计数智交通院院长岳通表示,在蓼子特大桥的设计施工阶段,依托数字化的技术和手段,不仅实现了零安全事故,也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周围生态环境的破坏。其中,效率提升是核心要义,也是运用数字化技术的基础要求。同时,也为蓼子特大桥未来的管理运营、科学维护等工作打下了坚实的数字化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