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并将其作为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任务之一。
这一战略部署不仅体现了国家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更揭示了数字化转型在提升产业链韧性、培育国际竞争力中的关键作用。



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强调,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抓手。具体政策导向包括:
-
强化产业链基础能力:通过“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推动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增强供应链韧性。
-
支持中小企业转型:培育“既懂行业又懂数字化”的服务商,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门槛,通过设备更新、技术改造等政策组合拳,建立长效支持机制。
-
技术融合与创新驱动: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推动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
未来产业布局:聚焦生物制造、量子科技、6G等领域,以数字化转型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支撑。
这些政策不仅明确了数字化转型的顶层设计,更通过财政支持、标准制定、场景示范等配套措施,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了清晰的行动路径。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绝非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通过数据驱动实现全价值链的重塑。其意义可归纳为以下三方面:
1. 提升生产效率与质量管理水平
传统制造业依赖人工经验与分散式管理,设备故障率高、生产流程不透明等问题突出。数字化转型通过物联网、AI算法等技术,实现设备状态实时监测、生产流程优化及质量追溯。
2. 构建柔性化与协同化生产体系
工业物联网平台的应用,打破了企业内外部数据孤岛,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
3. 培育新业态与商业模式
数字化转型催生了服务型制造、智能运维等新业态。


在政策支持与技术演进的背景下,璞华大数据推出的HawkEye设备智能维保平台,成为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典型解决方案。其价值体现在以下维度:
1.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智能化
HawkEye平台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采集设备运行数据,结合AI算法预测故障风险,实现从“事后维修”到“预防性维护”的转变。例如,某大型食品生产集团接入该平台,稳定运行三年后,设备非计划停机时间减少40%,维护成本下降25%。
2. 数据驱动的决策优化
平台整合生产、能耗、工艺等多维数据,构建可视化看板,辅助企业设备精细化管理与能效优化策略。例如,西南某大型制药公司通过该系统,通过结合SCADA数据的实时采集,实现能源利用率提高15%、设备运维成本下降20%,印证了数据在产业升级中的核心作用。
3. 中小企业的低成本转型路径
针对中小企业资源有限的痛点,HawkEye提供模块化、轻量级解决方案,支持分阶段实施数字化转型。例如,通过公有云的SaaS平台,企业可快速实现设备的信息化管理。
4. 生态协同与行业知识沉淀
平台内置管理知识库,汇聚设备运维最佳实践,并通过开放API接口与上下游系统对接。例如,某大型家电制造企业通过平台形成了企业级的设备知识库,将个人的经验、设备的知识和资料,形成企业的知识资产。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置于战略高位,既是对全球产业变革的积极回应,亦是为中国制造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铺就道路。
璞华大数据HawkEye等平台的成功实践表明,数字化转型并非遥不可及的愿景,而是通过技术赋能、政策引导与企业创新共同实现的系统工程。
未来,随着5G、AI大模型的深入应用,制造业将加速形成“数据定义生产、智能驱动创新”的新格局,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