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柴动力的自我修炼

0 评论

一、潍柴发展

走进潍柴动力技术中心的大门,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两块持续改进看板,从设计一室到设计二室,从一月到十二月,整个技术中心2009年全年的整体工作计划一目了然。

潍柴动力是中国更大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其技术中心是国家级技术中心,有着完善的管理体系,持续改进、项目管理、绩效考核等管理制度,运行科学高效。然而,随着管理体系的深化,部门之间工作协同出现困难,各类任务统计困难,绩效考核计算周期过长;手工统计、纸质下达任务等效率低下;持续改进看板数据需要人工汇总、手工计算、手工制图等问题日益凸显。原有的项目管理平台已不再适应企业当前的管理水平,潍柴动力技术中心领导层意识到,要想改变管理混乱的现状必须采用与当下公司管理水平相对应的管理手段。一场变革势在必行!

二、专业定制开发才是硬道理

经过长时间对国内外知名计划管理软件的考察,潍柴动力技术中心发现,国外的计划管理软件从功能上讲非常强大,但是却不适合中国企业管理的实际情况。潍柴动力技术中心综合管理室陈学东告诉笔者,“目前我们的企业60%的工作是在项目规划中进行的,剩余的40%都被临时性的工作占用,因此,我们认为如果使用标准的管理软件来进行管理,起不到管理评价的作用,定制开发适合企业自身的项目计划管理系统才是硬道理。”

基于系统稳定性,专业定制化以及后续需求扩大等方面的考虑,潍柴动力技术中心选择了在PLM领域有深刻理解,强大的二次开发、系统架构能力且长期从事信息化服务的华天软件,共同打造信息化协同平台。

四、“潍柴化”管理系统为管理和决策服务

2008年,潍柴引入Co-PLAN系统,结合原有的管理体系,构建了融合项目管理、任务监控、绩效评价等功能的协同一体化管理平台。该系统具有高度可定制性,借助适应潍柴动力管理模式的软件来实现工作任务的协调和监督,能够把项目计划、月度目标、临时性工作统一管理、统一评价考核,在宏观上评价各部门、员工的任务完成情况。

“潍柴化”Co-PLAN系统的主要亮点在于,其月度目标管理基于企业工作流程标准化与工作计划灵活性的需求,将项目计划抽取到月度计划中来,并把日常工作、临时和增补计划合并中来,形成月度计划,并统一管理从计划提交到绩效评价全过程,采用了持续曲线的表现方式实现宏观目标达成率的评价。此外,月度目标从下到上逐级审核,体现结果导向,能够帮助技术中心提升工作团队的执行能力和管理层的控制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扁平化管理。

“作为专业的发动机生产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相似的问题以及相似的解决经验,Co-PLAN风险和问题管理把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这些问题、经验、解决方案都积累下来固化到了软件中,比如,高速机曲轴连杆部分有什么问题,怎么解决都一目了然,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企业知识的管理。”陈学东说。

五、信息化建设卓有成效

通过Co-PLAN系统的应用,潍柴动力技术中心的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效益。通过月度计划管理,实现了部门间工作统筹协调,将临时性、增补性计划纳入月度计划管理范畴,实现工作流程管理信息化,大幅度提高了技术中心的工作效率,其中仅任务起草审核效率就提升了20%以上,流程处理效率更提高80%之多,降低人工统计差错率90%。通过透明、可控的量化绩效考核,实现员工工作表现与考核评价挂钩,极大地推动了设计人员的积极性。实施当年,潍柴开发的新产品达300多个,获得专利上百项,同比增长25%,新产品产值占45%,贡献利润达六成以上。

采访结束,再一次看到技术中心门口醒目的持续改进看板,上面清楚地记录着设计、工艺降成本完成情况以及计划完成情况周期对比,很难想象此前纯手工进行计划管理、项目管理、人员考核、各种工作流程审批的情况。或许,每月节省纸张耗材费用1000余元,仅仅是一笔微不足道的效益,然而因此而节约的人工工作量却是令人惊叹的。如今,潍柴谙得信息化的真经,在不断地前进中,自我修炼,成就着属于潍柴动力的信息化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