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低估的工业“软”实力

0 评论

 

01

重硬轻软实为工业误判

工业软件姓“工”不姓“软”,本质上是为工业服务的,它根植于工业、脱胎于工业,沉淀工业智慧的结晶,成为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背后不可或缺的底层基础,更是后疫情时代制造企业进行智能化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

多年来,我们一直被“重硬轻软”的思想所左右,认为软件不如硬件重要,这是可怕的工业误判。事实上,硬件是躯壳,真正隐藏在躯壳内部的软件才是灵魂。如果将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的概念抽丝剥茧,会发现其内核就是工业软件。每一件工业品,几乎都是工业软件的结晶,每一台装备,离开了软件都不能运行。

将工业软件等同于软件,继而忽视它的重要性,使得它的实力被远远低估。

02

工业软件赋能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

工业软件是智能制造系统的中枢,也是推进智能制造发展的核心支撑。我们必须明确工业软件的“工业属性”,它来自于制造的需要,同时也在赋能设备、驱动制造。

1)知识经验沉淀,让企业管理有章可循

过去,制造业依赖企业内部的核心技术人员编写的“技术宝典”和“老师傅”的工作经验,受制于人为因素,发展处处掣肘,不利于技术的迭代和对工艺的优化升级。

更多的知识沉淀

工业软件的使命就是将技术知识软件化,通过对数据、经验的采集,来为企业结构化存储数据知识库,例如通过项目管理软件将成功的新品研发项目管理经验模板化,通过FMEA软件使得产品和过程的分析经验可借鉴,通过问题管理软件盘活“失败教训”等等。

简单来说,工业软件将成为企业传承核心工艺/技术的重要工具,也将推动企业知识体系的传递延续和迭代更新,持续减少对经验的依赖。

 更少的人员依赖

软件在促进知识复用、流通和传承的同时,通过建立知识关联、智能推荐等功能,让“沉淀的知识”在企业内灵活流转。另外,通过知识的使用,软件反馈使用情况,相互反哺让软件更加智能,降低使用门槛,让“小白”变“专家”,减少对人的依赖。

2)新兴科技加持,为工业软件锦上添花

工业软件是先进技术的融合体现,所涉及到的工业知识、数学知识、物理知识、计算机技术都会促进工业软件的更新迭代。

 

尤其近年来的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的发展,使得工业软件从基础的数据收集和手动应用转向更加“智能化”的操作,提高数据分析能力、提供智能决策建议,最终将提高工作效率。

更强的数据分析

工业软件可以打破不同工业场景之间的数据壁垒,打通端对端的数据,实现海量数据的汇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据共享。扎实的数据积累,大数据技术的应用,通过数据分析模型,实时监测和分析数据,企业能够更迅速、更精准地挖掘数据背后所折射的现象。

更准的企业决策

海量数据汇聚与智能分析可以更好地从支撑生产智能决策。透明全面的数据展现,让决策有抓手,不再因为没有办法渗透到各个过程中而缺失判断力,更关键的数据带来更全面的分析,从而助推更直接的决策。

数据反哺经营决策,有真实数据支撑,科学的决策不再困难,实现技术添慧。


“工业的大脑、产业升级的钥匙、智能制造的底座、大国崛起的核心”是业界对于工业软件的评价。宏观上来讲,无论是国际上还是国内,工业智能化和工业升级都是必然的趋势。微观上来讲,制造企业在数字化转型和降本提质增效的路径上,也离不开工业软件的支撑。

所以,任何对于工业软件的低估都是对于制造业的盲目自负和对局势预判的轻率,尤其在“后疫情时代”,我们更应该警醒重视工业软件对制造企业的切实价值。

相关软件
客户质量CQM,设计质量DQM,生产质量PQM,供应链质量SQM闭环管理,重新定义全面质量管理 实现从【平均质量】到【单件质量】或【单批次质量】精准精细追踪追溯的技术革新 支持百余种类型检验设备、生产设备对接,自动获取设备数据,用于分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