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质量一定意味着成本增加吗?

0 评论

 

有质量才有持续市场,有盈利才能长久生存。

对汽车、3C等高度依赖供应链的产业来说,产业链体系分工明确且协同密切,紧密的生产节奏使得品牌商对于供应商的履约交付能力高度关注,持续优化供应商体系,保证供应质量,已是这些行业的重点管控指标。

对供应商来说,高质量高效率交付符合客户要求的产品似乎就意味着更好的原材料,更精细的生产工序,更完善的物流运输,更高的成本代价。

提升质量对供应商来说一定意味着成本增加吗?

其实不然。

选择更好的原材料、更精细的生产工序……这种常规方式虽然可以一定程度提升产品质量与客户需求的匹配度,但这些方式是盲目且短暂的,尤其在疫情冲击、原料上涨、人工成本居高不下的当下,是难以长久维继的。

事实上,大量客户案例告诉我们,与其偷工减料存在隐患,或选择更好的替代料增加成本,还是需要有方法精准改善,精准的发现过程冗余,过程问题,高性价比方式精细化管理,精准化投入。

以我们服务的一家知名笔电结构件领域供应商为例,该企业是国内某一线笔记本电脑品牌的重要供应商,每年要给品牌商供应上千万件的精密结构件。

在合作调研中我们了解到,该客户企业内部出货检验环节产品合格率很高,可出货到了他的客户端进行内外验时,产品质量问题就会暴露,合格率不再是厂内的优秀数据,合格率率飘忽不定,退货,索赔,影响采购订单份额等问题接踵而至,为了救火又是各种临时成本投入,又要兼顾继续生产,至此一个又一个循环,跳不出来,又缺乏彻底改善的方向。

又比如自己企业供应的物料常常在客户端的产线被禁用,但禁用信息往往要隔1-2天才能接收到有关部门的通知,期间企业内部一直在持续生产或发货,每年因信息偏差延迟导致的经济损失达上千万。

对标客户检验要求,实现信息统一获取,从源头缩短质量问题发现路径,提高生产制造过程中的产品质量不仅对内可以减少因产品不良而产生的检验、返工返修、不良品报废等成本;对外可以避免客户端的禁用物料产生,相应的物流成本、不良库存成本都可以有所降低,节约下来的开支就成了企业的净利润,质量成本可以“不增反降”

痛 点 在 哪 ?

这一提升质量的方式对于企业的好处很多,不仅能更好的服务客户,保持服务长久稳定持续;同时也可以加强自身管理,建立起快速响应机制,提供数字化决策支撑能力,全方位实现降本增效。

但想要实现起来也并非坦途,中间还存在许多的痛点,需要突破层层困难。

痛点一:跨企业间的数据孤岛

  • 如该供应商在日常生产制造过程中所产生的质量检验数据,此前均采用人工采集、手动录入
  • 的方式进行收集整理,这些数据也仅仅存在了企业内部,与客户端的相关数据彼此孤立

痛点二:供应链上的信息时延

  • 不仅如此,供应链上下游跨企业间的沟通主要依赖SQE通过会议、邮件、电话等离散方式
  • 进行传达,客户声音无法快速进行端到端的传递,也就无法及时采取有力的规避措施
  • 和生产订单的调整。

痛点三:反向追溯的质量黑洞

  • 除了如上所述的信息时延,当出现客诉信息或禁用料情况,
  • 各业务部门想反向查找处理问题时,过程往往会遇到“质量黑洞”。
  • 原始数据杂乱无章,人工排查耗时耗力不说,还容易出现错漏,无法及时开展全程溯源,
  • 无法保障数据追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难以做到及时响应

突 破 口 在 哪 ?

其实,严控质量管理不论是要对标客户检验要求、缩短信息传递桥梁、还是对内想快速追溯响应都需要一个抓手。

数字化时代,质量管理的抓手是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数字化质量履历。

数字化质量履历,即通过数字化手段采集、汇总、存储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相关质量数据集,在工业领域是从客户需求到研发设计、工艺制造、物流售后、运维服务等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所产生的各类质量数据的总称。

而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基础框架,结合不同产品组件,就能整合供应链上下游的设备、生产、运营、服务等相关资源和数据,在供方质量管控、生产过程质量管理、服务质量管控、产品质量追溯等方面构建协同场景,为制造行业提供质量提升的数字化支撑应用。

依旧以上述笔电结构件供应商为例:

更先进行突破的,就是以数字化质量履历高效替代日常管理。

该供应商通过应用PQM(数字质量管理)取代人工采集、手动录入的落后质检方式,利用标准化数据接口,结合检验设备,涵盖进料检验(IQC)、制程检验(IPQC)、制程终检(FQC)、出库保证(OQA)全流程质量管理功能,提供数十种检验模板,全面采集产品质量履历,帮助该企业实现无纸化检验,一定程度释放了检验人工成本

  • 在此基础上,利用质量履历支撑可视分析,赋能自我管理提升。
PQM融合了6-sigma和精益理论,引入SPC、CPK等实用分析工具,为企业自动生成数据报表,以良率趋势图、透视图、缺陷柏拉图等形式满足多维度质量趋势分析。
数据分析看板

如根据缺陷频发率,指明工厂质量改善方向;根据排名机制,针对性管理,如人员、供应商考核;根据缺陷排行,在考核的同时,给予数据论证与指导……

横向在企业内部建立起数字化决策支撑能力,从管理结果转变为控制过程因素,使生产的全过程都处于受控状态。

  • 基于平台,打通质量履历链接协同场景,实现服务客户价值。

据有关统计,仅一年时间该供应商在客户端产生16万+内外验质量数据、200+禁用料/急料信息、138万+不良库存数据、1000+客诉问题、1321万+产线质量数据……

为了拉通端到端质量数据,海岸线将该供应商和品牌商双双聚合至链企云平台,利用平台协同属性,通过基础BOM数据作为标识,跨企业、跨系统集成相关质量数据,实现供应商端实时获取客户端产线质量数据,及时调整自身质量管控。

质量管理执行是否有效不再是通过时延的信息来评价,而是通过系统集成数据,实时真实展示客户声音,来验证管理有效性。

如系统可比对自身OQA外验和客户端来料检验结果差异,灵活调整自检管理;或客户端禁用料信息可即时触发生产预警,提醒供应商实现进行生产拦截;或根据客户端急料信息,快速调整生产订单,补充库存等……

该供应商从事后检查和把关转变为事前预防和改进为主,以科学管理的理论程序和方法,寻找出影响质量的诸多因素,使生产的全过程都处于受控状态,也就能更好的服务客户,补链、强链、延链,对彼此合作产生积极深远影响。

  • 结合条码,创建单件产品全生命周期履历,快速响应质量追溯。

此外,该供应商更进一步低成本部署了PQM+有码应用解决方案,通过条码技术获得单个产品全生命周期履历,确保产品整个生命周期过程的透明化。

一旦接收到客诉信息,即可通过一个条码追溯到单件产品整个生产过程人、机、料、法、环、测等

全面信息,分析出质量异常之后可快速追溯到事发节点,将质量问题定位至最小颗粒度,响应速度也得到极大提升。

智能追溯场景

不仅能快速响应客户和市场的需要,也能保证实时掌握和监控产品的质量状况,实现产品质量信息智能追踪追溯,借助查询、管控、分析功能,还能更好地支持质量持续改进和管理决策。

▼▼▼

当然,工业互联网平台是融合多种技术的综合能力平台,基于链企云平台模块化、组合化、集成化的开放式思考,还可延伸出多种PQM+组合解决方案,来搭建多业务互动的协同场景,以满足供应链质量管理的多元需求

相关软件
客户质量CQM,设计质量DQM,生产质量PQM,供应链质量SQM闭环管理,重新定义全面质量管理 实现从【平均质量】到【单件质量】或【单批次质量】精准精细追踪追溯的技术革新 支持百余种类型检验设备、生产设备对接,自动获取设备数据,用于分析
相关阅读